这是我第一次去郑州。去之前的诸多想法之一,是想知道郑州到底有没有一个“鬼城”。
“鬼城”,读书时这个词对应四川丰都。最近几年,这个词对应的是我国城市化过程中的变异现象,一些城市新区空置率过高,入住率低,夜晚漆黑一片,谓之“鬼城”。前几年,听得最多的“鬼城”是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的康巴什区,旧城区豪车遍地与新城区街道空无一人的照片对比,在网络上震撼人心。
然而,据说河南省郑州市的郑东新区,是中国最大的“鬼城”。这是出口转内销的新闻,近年从海外媒体流传到国内。
从我偏好数据的角度,外界认为这是个“鬼城”并非空穴来风;郑东新区区域管理面积260平方公里,规划控制面积370平方公里,而郑州全部6个市辖区加起来的建成区面积为373平方公里,也就是说一个新区,抵得上所有原城区的总和。从官方数据看,2013年底郑东新区人口103万,郑州市为919万,显然郑东新区的人口密度比原先的主城区要低很多。若以人口密度的表面数字看,“鬼城”之说似乎可以佐证卫星图片。但另一方面,作为新区,这么大面积如果有大片没有开发的、低人口密度的区域,这个就不能算“鬼城”,只有建起了大片房屋却没人入住,才能算“鬼城”。
按入住率的标准,郑东新区CBD(中央商务区)不能算“鬼城”。郑州之行,入住正好在郑东新区CBD,这被认为是郑州的新中心,一个圆环形式的3平方公里左右的高档商务区,汇集了郑州新地标,配有郑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、河南省艺术中心等文化机构,栋栋高楼上打出各个金融机构省级总部的招牌,中心是一个大的人工湖。
夜晚,人工湖边乘凉、看表演、散步的人们熙熙攘攘,但也只有这片区域有着高人气。CBD之外的郑东新区,亮灯率不高。
在当地市民眼里,郑东新区很不错,这很大程度归功于CBD带来的印象。郑州各种区特别多,按一位当地人的说法,每几年就会搞一个类似新区的东西。在郑州教书多年的一位大学教师朋友看来,他们学校就有点被坑了——受政府鼓励,大学迁到郑州高新区,结果多年下来高新区空荡荡,繁荣程度远未达到设计预期,而政府的精力不断转向新的区。现在郑州在6个市辖行政区外,各类新区有郑州航空港区、郑东新区、郑州高新区、郑州经济开发区、郑州出口加工区等等。
这么多新区,也只有郑东新区识别度最高。当地市民说“新区”,意思就是郑东新区,对应的6个城区,称为“老城区”。郑东新区的房地产开发热,也就可以想象了,官方当作郑州的未来进行经营的地方,最早热起来的必是房地产。
一些在郑州生活多年的熟人,也在郑东新区买房。郑州的平均薪水不高,像很多省会城市一样,房价的上涨、房地产市场的急剧扩大,除了部分来自年轻白领一族的婚房需求外,原本持有一两套住房缺乏投资去处的老市民家庭是主力,他们将空闲的资金投向了新的楼盘。
郑州方面曾对“鬼城”之说进行了侧面的解释,说“建设速度远高于居住搬迁的速度,是世界城市化过程中的共同规律。郑东新区的发展只是刚刚起步”。
离开郑州时,我想,郑东新区会不会成为“鬼城”,不在于现在有多少人住,在于有多少人想住进去、能住进去;作为人口密度仅次于广州的省会城市,郑州不缺人,而要人们“想住进去”,新区要有自己的吸引力,特别是经济造血功能和社会共生效应,未来经济持续向好,则“能住进去”的人也不会少。只是,即便如此理想发展,始终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,经济若好,房价将水涨船高,很多朋友,最终仍逃脱不了给银行和房地产开发商打工的命运。